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北京市教委日前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在前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本市将鼓励跨区集团办学,规范异地集团办学;同时,对于同一学区内的集团,在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下,根据中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积极探索集团各校间学生联合培养、贯通培养等试验。
为了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意见》明确要进一步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
在完善集团治理结构方面,《意见》表明,要合理确定集团规模,结合实际成立教育集团,探索建构一个法人一体化、多个法人联合体等集团治理结构。
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北京市教委将积极有序支持北京市教育资源到津冀等地区开展集团化办学。
为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意见》提出,在集团内支持促进场地设施、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鼓励集团内的干部老师进行交流。
《意见》还指出要探索更加灵活的用人制度,在集团内统一职称评审,职称评聘向跨校任职、兼课、指导的干部教师倾斜。在薪酬方面,要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奖励激励原则,科学合理核定人员薪酬。
优化集团办学布局
下一步,本市将支持各区通过集团化办学方式带动相对薄弱学校发展,不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
同时,也鼓励跨区集团办学,积极支持城区通过集团化办学,向农村地区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农村学校发展;
此外,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市教委将统筹京津冀协同发展集团化办学规划,积极有序支持本市优质教育资源到津冀等地区开展集团化办学。市教委表示,集团化将实行动态管理机制,组建教育集团须经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
促进资源共享
纳入集团化办学后,各成员校将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
比如集团内场地设施资源,本市将筹集团内场地设施设备资源,探索资源共建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交互平台,促进集团内资源多元供给、充分共享,不断提升硬件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
比如课程教学资源等,依托教育集团资源共享平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供给,共享优质特色课程资源、优质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培训和教科研成果等资源。搭建教育教学研讨交流展示平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集团内各校深度融合,整体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还将探索建立集团牵头校和成员校之间互派干部双向交流、互派教师轮岗交流的制度,探索集团内干部教师培养、培训、评价和考核等机制。
创新机制保障
为了保障集团化达成的优势效应,本市也将在机制上加以新的探索和实践。
在用人制度上,探索教育集团统筹协调与法人学校聘任相结合的教师编制管理机制,探索在集团内统一职称评审,职称评聘向跨校任职、兼课、指导的干部教师倾斜;
在干部教师薪酬制度上,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源的经费投入,鼓励干部教师积极参与集团内轮岗交流,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奖励激励原则,科学合理核定人员薪酬。
在人才联合培养和贯通培养机制上,对于同一学区内的集团,在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下,按照我市中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积极探索集团各校间学生联合培养、贯通培养等试验,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办学支持政策,进一步扩大集团化办学的受益面。
学校都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
在鼓励办有特色上,该意见强调,支持和保障优质品牌学校持续发展,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带动教育集团不断创新发展。同时,尊重各校办学自主权,尊重每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与办学特色,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正如资深教育专家表示,集团化办学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尤其是教育理念的引领;但又不能让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完全按照优质学校的模式去办,要尊重各校的发展历史、周边环境和已形成的办学特色,从而使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
近两年,随着集团化办学的迅速推进,部分集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名校分校的数量不断增加。一个教育集团到底举办多少个分校或校区,才是更为科学合理的规模?新颁布的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合理确定集团规模。这一规定意味着,将来中小学集团办学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控制”;同时集团学校实行动态管理,可进可退;同时要求,公办教育集团举办民办校,须依法依规。
按照意见要求,今后中小学教育集团内将促进场地设施资源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共享,鼓励集团内干部教师交流。也就是说,中小学教育集团将实现办学软、硬件共享。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探索建立集团牵头校和成员校之间互派干部双向交流、互派教师轮岗交流的制度,探索集团内干部教师培养、培训、评价和考核等机制。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该意见强调,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将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和贯通培养机制。“对于同一学区内的集团,在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下,按照我市中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积极探索集团各校间学生联合培养、贯通培养等试验,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办学支持政策,进一步扩大集团化办学的受益面。”
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中小学教育集团将可以通过联合培养、贯通培养的试验,建立起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的贯通培养机制。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就近入学,到中考的指标分配、集团直升,中小学教育集团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