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所有文章-名人特刊-正文

陶西平:教育改革最终要发生在课堂上,教师成长是课堂改革关键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中小学课堂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创新,取得诸多成果,也为教育改革带来很多新思路。然而,在著名教育家陶西平眼中,在探索教学的研究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选自陶西平在2018(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所做题为《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演讲。那么在他看来,未来课堂改革需要关注哪些问题?教育该如何回归本真?

陶西平:教育改革最终要发生在课堂上,教师成长是课堂改革关键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 第1张

教育改革应回归到主战场上来

我们现在讲课堂,但是课堂的外延在不断扩展,不单纯是几十平方米的一个空间。时间的外延在扩展,空间的外延在扩展。不管怎么样,学校里面课堂还是现代学校教学的重要场所。

我们经过多年持续性教学改革,建国以后到现在已经进行八次课改,第八次课改是最长的。中小学课堂改革创新取得很多成果,我们整体面貌已经有很大改观。

而且应该说,为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充实新内容、开拓新路径,现在很多学校还在进行许多课堂教学前沿的探索。有一些前沿探索,确实令我们耳目一新。

比如说模糊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的界限,现在课堂已经不简单的就是一个打铃上课进教室,也不是40分钟了,我们这儿所讲的模糊实际上是模糊学科教学空间和时间进行。

比如说自主学习;还有利用AI进行个性化学习。就是把各个学科知识点,用每个知识点利用几万个学生学习的时候的大数据,再利用几万个老师教这个知识点的大数据综合一起,找到学习这个、掌握这个知识点的路径。

还有成长评估。因为我们刚才已经讲到了,我们要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些方面是我们进行的很多前沿的突破。所以教学改革现在应该说取得一定成就,而且还在进行很多前沿的研究。

但是应该说,我们目前关于探索教学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改革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现在有一些校长,打蓝海战略,专门打一个特色,这个特色跟教学没有关系,也可以搞得很火,也可以搞得很出名,但是归根到底主战场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我们的教育改革还是要集中在我们的红海里面,因为这是我们主要任务。

第二,学校领导难以用主要的精力研究教学,更难以坚持走进课堂,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当然有很多校长是很关注的,现在特别由于我们集团挂学区制,一个校长管很多学校,连老师的名字认不出来了,很难走进课堂研究教学问题了。

第三,传统的质量观和由传统质量观形成的教学质量模式,应该说在课堂教学当中还是占主导地位。我们研究课很好,但是我们常态课跟研究课有的时候反差还是挺大的。我做了一节研究课,用多少常态课弥补这个课的损失。

第四,课堂教学改革形式主义存在,针对性、时效性比较差。所以我们基础教育的创新,不能够偏离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不能脱离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不能脱离课堂学习。这个是当前落实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

回归本真

改革最终要发生在课堂上

陶西平:教育改革最终要发生在课堂上,教师成长是课堂改革关键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 第2张

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立足适应我们时代的发展,要回归本真,要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这儿我想着重谈进一步深化改革关注四个问题:

第一,落实规范要求与推进教学创新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规范性主要是表现在第一个有相对稳定的空间就是教室。第二是相对稳定的人群老师和学生。第三是相对固定的时间,一节课。第四是有相对明确的任务。

但是他也有不确定性,第一个是教育对象的差异跟主体性。第二个是我们教学设计没有严格的规范性,不是说一节课必须怎么教,没有严格的规范性。第三是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教学过程当中可能出现很多生成问题,很难按照你的常规进程走。

深化教育改革当中,增强基础教育的规范性。首先目标规范了,我们根本任务是什么,教育方针是什么规范了。然后我们的课程规范了,再有一个教材规范了。我们现在有三科教材全国统一,其他教材经过严格审定。我们的考评规范了,新高考、新中考也规范了。最后还有很多教学要求也规范了,比如说我们小学一年级应该是0—7教学,教学过程当中留作业不要超纲等等,我们的中学和小学不得分快慢班,不得分重点班等等。所以应该说我们现在教学的规范性比以前加强了。

我们现在加强规范性,是为了更好明确教育方向,更好落实教育目标。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创造。而且应该说,现在我们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鲜活的经验。

所以落实教学规范性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改革的创造性,获得更好的教育实效,推动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二,增长知识见识与增强综合素质结合起来。

陶西平:教育改革最终要发生在课堂上,教师成长是课堂改革关键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 第3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9月19日网站公布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局,他报告题目是处于争论和教育改革中的课程问题,为21世纪课程议题做准备。在这个报告里面主要概括了一下根据各国讨论的将来各国课程改革大致方向是什么。

大概这几个方式:一是要培养能力,二个是以学习为中心,三个是整体综合,四个是多样包容,五个是数字化,六个是科学评估。总体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这样。

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教学相对优势就是双基优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比较高。但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相对弱势,一个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个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这两个相对来说薄弱一些。我想我们是要坚持发扬我们的优势,同时来提高我们不足的部分。

所以我想在这儿,通俗一点说,综合素质就是既要通过增长知识和见识,又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通过实践转化为基础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习惯。

素质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好习惯。到底什么是习惯?我们所说的习惯包括三方面:一是反映倾向。二是思维习惯。三是行为习惯,是三方面。

首先一个习惯就是反映倾向。就是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很自然反映出来的价值判断,是好是错是对是,赞成还是不赞成,是应该还是不应该。这是把你的价值判断变成了习惯。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教育事业面临最巨大的挑战。

二是思维习惯。当然这是我们各位在教学改革过程当中最关注的。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受制于强大的惯性思维。惯性思维不一定不好,因为帮助我们迅速、快捷认知和适应周围世界。

但是如果成为一种刻板思维定式,就难以突破常规,进行新的创造。我们要引导、鼓励学生,审问、深思敢于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建议。并且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反差、体验、对比、沟通、自我和合作教育的过程,获得全面的理性认识、情感认同,这是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一个过程。

三是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一种定性的行为,是人在一定情景之下自动进行的动作,行为习惯是自动化的方式,但是这种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跟人的后天条件反射的形成建立有很大的关系。

爱因斯坦讲过一句话,如果人民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剩下就是教育。一个人最后能剩下的是什么很重要的是习惯。

第三,应用教学技术和优化教学课程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技术被信息技术取代的趋势比较明显,但是我们传统的常规教学技术,要不要来进一步优化,还是需要的。

所以我觉得关键是这些传统教育技术的融合。我们现在讲课堂,是一个学生、教师跟文本互动过程当中,实际上是一个相互的互动。

MIT人类动力学院研究一个团队成功最重要手段是什么?他们觉得是沟通。而且他们把这个沟通认为有三个要素是沟通最重要的:沟通的活力度、参与度、探索度。我们课堂教学如果评价这个教学活跃程度、沟通程度也可以用三个纬度。

我们信息技术应用进入教育已经很多方面了。比如说在线教学,MOOC和反转课堂的应用。比如说移动应用,教育大数据,用于学习分析、管理比较多,现在也开始用于量化自我跟管理系统了。另外就是智能技术。用虚拟助手、用情感计算、用人工智能,工程创新,特别是3D、4D、5D的应用。最后是交互技术,就是AR和VR,最近还有MR,就是虚拟技术的应用。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我们教学内容,对我们学校功能、对我们教育的评价都发生很大改变,产生很大影响,当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困惑。

经合组织在2015年发布《学生计算机与学习:促进彼此联系》的报告,他这个报告认为实际上没有充分发挥技术在课堂上的潜力,应用对数字化的鸿沟。所以他提出一个观点,教育者需要时间和精力,学会如何在教育中使用技术。同时始终专注于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一要学会使用技术,第二要会用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摆一个样子表明我这儿有很多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我去瑞士的时候,我问他们,关于信息技术的投入你们怎么分配?他说只有这样分配才行,就是四分之一用于硬件建设,四分之一用于软件和资源开发,二分之一用于教师培训。而且他们补充了一句话,如果不把二分之一钱来培训教师,前面钱白花。我想这是给我们启示。

归根到底,我们是在优化教学过程当中,把传统的常规技术跟我们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应用,这样就是说技术不单纯是技术,必须得要和艺术结合。老师才可以真正用技术来优化你的教学过程。

第四,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每个孩子相结合

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大家比较关注这里面的词,一个是公平,一个是质量,这两个关注很多了。但是我感觉最难的是“每个”。

最近网络上炒作一件事情,就是陈鹤琴先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网上搞教育最大谎言的征集,最后很多人包括一部分专家,都说最大谎言就是陈鹤琴先生这句话,没有教不好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老师之所以有这样心情,就是社会上对老师指责太多了,把学生一切问题归结于老师,所以我也不赞成用这句话作为指责老师的依据。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正确理解陈先生这句话,因为陈先生这句话是告诉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应该来研究他们,对待他们。

十九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有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这里有一个“每”,接受这样的教育之后,我们不管是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进行客观描述的同时,应该把每个孩子成长作为评价目标,实际上我们教育应该使每一个孩子比过去变得更好一点。

教师成长是课堂改革的关键

陶西平:教育改革最终要发生在课堂上,教师成长是课堂改革关键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 第4张

我们评价老师怎么评价?评价老师也是要用达标跟成长。因为我们对于年轻老师来说,也可能很多项达标不一定达到,但是要看是不是成长了。所以我们希望我们关注教师的达标,更关注教师的成长,也用达标加成长来评价。

因此,加强回归基础引领,激发教师热情,发挥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减少对教师自主性束缚,是校长智慧集中体现,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创新、回归基础的重要课题。所以我觉得改革最终还是要发生在课堂上。

本文原创,作者:ggsteam,其版权均为呱呱科创·编程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gsteam.cn/%e9%99%b6%e8%a5%bf%e5%b9%b3%ef%bc%9a%e6%95%99%e8%82%b2%e6%94%b9%e9%9d%a9%e6%9c%80%e7%bb%88%e8%a6%81%e5%8f%91%e7%94%9f%e5%9c%a8%e8%af%be%e5%a0%82%e4%b8%8a%ef%bc%8c%e6%95%99%e5%b8%88%e6%88%90%e9%95%bf